“自然从不飞跃”,但智己走在了智能驾驶赛道的最前头
发布时间:2023-08-18 22:03:22 文章来源:搜狐汽车

“自然从不飞跃”,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在4月12日的智己IM AD DAY和4月18日的上海车展智己发布会上,两次引用了莱布尼茨的名言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彼时的智己,高速NOA刚刚发布。

4个月后的又一场智能驾驶发布会上,智己喊出了“3-5年内实现绝大多数场景的自动驾驶”的豪言。

此时的智己,即将迈入城市NOA时代,迎来城市NOA、去高精地图NOA的正式公测。

如此速度,令人咋舌。

再品品刘涛总那句“自然从不飞跃”,快是表象,内里其实是量变引发质变后的某一次厚积薄发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“3-5年内实现绝大多数场景的自动驾驶”,更像是胸有成竹地公布了自家的未来规划,而不是乍一听上去的空口白话。

那么,智己凭什么这么说?未来又将如何去做?

答案其实都在8月16日的智己汽车「智能驾驶发布会·清华篇」里。

2年走完友商9年智驾路,速度背后是技术的硬核支撑

友商说的是谁,其实大家心知肚明。已经发布城市NOA的仅有小鹏、华为两家,蔚来虽有掉队嫌疑,但相关宣传是跟上了步伐的。

智己在发布会上隐晦地点出来,并没有拉踩,更多只是想告诉大家,“看!我已经是第一梯队了!”。

从时间上看,智己的速度的确称得上「最快进化者」:

高速NOA,从2023年4月首城落地,到2023年12月辐射全国333城——8个月;

城市NOA,从2023年4月内测,到2023年10月公测——6个月;

作为对比,小鹏高速NGP从功能上线到高速NGP 2.0内测(2022.9-2023.6),用时30个月;而蔚来的高速NOP从2020.10上线到2023年的NOP+ Beta,用时33个月。

落地城市NOA的速度更不用说,毕竟智己汽车2021年初才完成了品牌发布。仅仅两年就与小鹏、华为实现了步幅同频进入城市NOA时代,这样的速度行业内无人能出其右。

能支撑如此神速的,唯二字而已:技术。

而且得是足够牛的技术,算法、平台、数据都做到顶尖水准,才能实现这个“量变到质变”的过程。其实这也回扣了智己曾经对外的一个观点,好的智驾一定不是堆料、堆硬件,Orin芯片数量的多少与智驾技术的领先并没有多强的关联性。

回到技术话题,智己在发布会上罗列出了自家的技术节点。

2021年,实现OneModel、BEV、Transformer架构的技术落地,并于2022年量产交付;

2023年4月,联合Momenta发布行业内首个D.L.P.人工智能模型;

2023年9月,启动无高精地图的DDLD技术方案公测;

2024年,预计进入基于Occupancy占用网络的DDOD技术方案应用阶段;

当下最热的人工智能、大模型,以及智驾领域经常被提及的Occupancy占用网络、去高精地图,均有涵盖。其实这部分最核心的,是智己的技术进化能力,这才是实现快速进化的核心。

此外,人工智能三大要素的另外两个点,算力和数据,智己也同样具备领先性。

算力层面,智己通过高效的架构开发能力,优化算法和模型,在满足功能增长的前提下,将算力需求降低了90%,模型运行效率提升500%。带来的结果就是,仅使用单OrinX芯片和单颗激光雷达,即可实现全量城市场景及去高精地图化的NOA方案。

数据层面,得益于Momenta的数据飞轮构建的数据产线,以及更高的数据利用率和生成式数据,足以支撑技术进化所需要的海量数据,甚至更快解决智驾过程中的corner case。

看起来有些晦涩难懂,但实际上智己讲得足够全面,也足够有诚意,就差把自家的技术文件贴在ppt上给大家看了。就当下而言,这种更偏理工男的传播方式,显然比空喊口号来得更有意义。

高标准的安全和体验,第一梯队玩家该有的样子

其实很多用户对于智能驾驶的不信任,核心在于不相信机器能比人开得更好。

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的李升波教授在分享环节讲到,安全性是智能驾驶的重要诉求。有了足够的安全性,才能支撑用户建立起对智驾系统的信任,做到“敢用”,而在这个基础上,保证智驾体验有足够好的舒适度,才能让用户“爱用”。

前者是对智驾技术的考验,后者是对造车技术的考量。在这个维度上,智己汽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
上汽背书的整车研发实力,在L7、LS7上都得到了验证,加之Momenta的加持,“顶级车控+顶级算法”的强强联合,让智己IM AD的实际体验一直都是被行业广泛好评的。

正因如此,智己追求的快,不仅是迎头赶上,还有安全性、舒适度的双重高标准。

发布会上,智己公布了一些数据:

安全维度,基于中国道路的数据统计,IM AD平均每百万公里碰撞事故频次仅为0.6次,而人类驾驶平均每百万公里1.9次,IM AD是人类驾驶安全的3.2倍;安全类误制动频次,IM AD平均百万公里小于1次,达到了行业水平的5倍;

行车性能和泊车性能的多个舒适性维度,IM AD也都做到了超越头部玩家的水准,从蛛网图上展现出的,完全就是一个“六边形战士”。

最核心的数据,IM AD的安全性已经达到人类驾驶的3.2倍。

其实听完这部分,我个人颇有感触。以往各家对智驾的宣传,大多集中在新功能的抢先落地,都想要占住首发位置,但这只解决了“有无”,却忽略了“优劣”。所以到最后口碑不佳,倍受质疑,甚至被冠上“拿用户当小白鼠”的标签。

诚然,想要做到又快又实属不易,但高标准的安全性和体验,才应该是第一梯队玩家该有的样子。记得刘涛总之前的另一个观点,“体验可以OTA,但生命不能OTA”,智己显然是选择了这条难而正确的道路,更值得一个大大的点赞。

自动驾驶前的最后一战,智己要成为“先行者”

这场发布会,智己回顾了过去,汇报了当下,自然少不了展望未来。

智己已经宣布未来3-5年,将实现绝大多数场景的自动驾驶。而在此之前,面向「自动驾驶前的最后一战」,智己要做的是成为那个推开新时代大门的“先行者”。

所以智己同步公布了下一阶段IM AD智驾产品的落地计划:

即将到来的9月,去高精地图NOA将开启公测;

2023年10月,城市NOA将开启公测;

2024年,通勤模式,百城齐开;

2025年,迈入Door to Door全场景通勤时代;

串起来看,智己的节奏就是“三步走”。

第一步,2023年实现城市NOA和去高精地图NOA,这是当下的头部水准;第二步,2024-25年落地通勤模式,这是特定场景下的完全自动驾驶;第三步,2025年后正式迈入完全自动驾驶时代,这是终局。

所以不难看出,面对「自动驾驶前的最后一战」,智己的破局之法,是“以快取胜”。取胜的必要条件,除了快速落地的智驾产品,还有一系列极高含金量的智能驾驶AI技术,比如D.L.P.人工智能模型、DDLD感知算法、Occupancy Network(占用网络模型),以及三者组成的全数据驱动链路。

当然,最终智己能否成为那个“先行者”,只能交由时间给出答案,但从智己汽车智能驾驶首席科学家郭辉的语气中,能感受到满满的自信。

至少在这条赛道上,智己做到了有速度、有标准、有目标,踌躇满志且脚步坚定,具备了成功所需的全部条件。

演讲环节的最后一页PPT,智己用了十个大字作为结尾——「世界见中国,中国即世界」。

相当宏大,也是确切的事实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更是全球自动驾驶最热的热土,以“清华系”为首的中国自动驾驶人才正影响着世界,而中国也必将引领全球自动驾驶的发展。

而智己,正在努力成为那个推开大门的人。

“虽然自然从不飞跃,但厚积之下必有爆发。”

娱乐HOT

明星LOV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