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敬腾求婚,她却不让喊萧太太?
发布时间:2023-08-24 18:20:25 文章来源:凤凰网

费翔又上热搜啦!

不过这次引起讨论的,不是Daddy性感的胸大肌,而是他在采访中的观点输出:

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结婚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众所周知,62岁的费翔一直没有结婚。

在他看来,婚姻和生孩子这些重要的人生环节,需要具备100%的激情投入。

而不是受外界压力,觉得时间到了,必须要抓紧完成的事儿。

七夕那天,萧敬腾的未婚妻林有慧发长文回应了最近的风波,其中也谈到了关于婚姻的看法。

她说“结婚和生子,过去从来都不在我的努力清单中。”

还特意强调了:

“我还没嫁,还是习惯大家喊我Summer。”

大家可以看下全文,虽然寥寥几笔,但能看到姐的通透以及在这段关系里的自如,非常迷人。

(这里需要添加滑动长图)

其实,娱乐圈中还有一些女星,她们的努力清单中,婚育的排序同样远在事业和梦想之后。

因《神雕侠侣》中“小龙女”一角而走红的李若彤,就是其中之一。

曾经有记者采访她,问她为什么单身至今,不结婚不生小孩。

她回应说:“这是我人生,又不是你的人生。

“我生活的很好,过得很自在,每个人都要给自己交代,不是给别人交代。”

8月16号这天,是李若彤57岁的生日,她发表了人生第一支单曲《我会等》。

五十多岁的年纪没什么啊,不影响她探寻更多的人生可能啊。

而且,娱乐圈里不把婚姻当必选项的大有人在。

52岁的俞飞鸿。

64岁的杨丽萍。

在《康熙来了》中自诩纽约”东方一朵花“的艺术家——曲家瑞。

52岁生日那天,曲家瑞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的感悟:

年龄不是用来界定女性的号码,它是我们身上最有价值,出生至今累积的骄傲印记。”

面对粉丝向她提问——“女生一直不结婚,40岁之后会不会越来越孤单?”

她写了一篇微博作答,堪称字字珠玑、鞭辟入里。

为什么有“大龄剩女”的概念?

为什么她们会受到无孔不入的催婚、催生?

因为在他们看来,女人花期有限,随着年纪增长,在婚恋市场被下架的风险也直线上升。

也正因如此,父母亲戚总是出于忧虑疯狂催婚。

可是他们没有想过,结婚这事为什么要“催”?

结婚好的话还用催吗?地上有钱谁不知道捡。

婚姻意味着什么呢?

电视剧《三十而已》中顾佳说过:

“到了三十岁呢,好像大家突然就会着急要买房子、存金子、生孩子,这些东西有一个统称,叫后路。”

有些人结婚,是希望通过婚姻寻求一种庇佑。

借助婚姻实现越级,或某种全职太太式的“财务自由”。

然而,这种自由本身就有局限性,它很可能是向下的、被阉割的自由。

它要求你必然牺牲一些东西,例如梦想、追求、以及更多的人生可能性。

一旦结婚,女性的身份角色必然发生改变。

她是妻子、是儿媳、是母亲,却不再是她自己。

不想结婚,也许只是不想在保姆式当家、丧偶式育儿、守寡式婚姻中潜移默化的丧失自我。

除了上述这些,不婚主义者也担忧婚姻中其他未知的可能性。

比如男方的出轨、或者是家暴。

万一将来感情破裂,要是还有孩子,女人的处境只会更难。

这些问题就像薛定谔的炸弹,没有血肉模糊之前,你永远不知道它会不会爆炸。

女性不愿意结婚,其实也有结构性因素在里面。

抛开婚育对女性的影响,去指责剩女不结婚,显然不对。

经济学家薛兆丰在综艺《奇葩说》里,从经济学的角度解读婚姻。

他认为结婚就像合伙开公司,男女会给出不一样的资源包进行合作。

女性负责生育、抚养,照顾家庭,而男性相对大器晚成,要三十四岁以后,才能发挥作用。

换句话说,男女存在时间上的不对等,女性在20—40这个年龄阶段需要付出更多。

但对女性而言,这也是职业上升的黄金时期,更何况她们本就因性别在职场竞争中不占优势。

职场女性步入婚姻,往往意味着要在事业上做出一点牺牲和让步。

综艺《非正式会谈》探讨过相关话题,陈铭提出:我们需要新的爱情理论

原来结婚是为了节约生活成本,但是现在自己一个人生活的成本反而更低一点。

比起把安全感和保障寄托在一段未知的关系上,女孩们宁愿选择靠自己。

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发生巨变,发展如此之快,越来越多的独立女性有自己的事业。

但婚姻观念的更新却没有跟上,还是“男主外女主内”那一套。

这套落后腐朽的家庭分工模式不改变,不想结婚的女性恐怕只会多不会少。

毕竟2023年的紫微星,是千千万万独立意识觉醒的女性。

女人需要男人,就像鱼需要自行车。

上世纪70年代,女权主义者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墙上写下的这句话,早已照进现实。

在催婚和结婚的人眼中,女人需要男人,是因为晚年生活需要一道保险。

有个人互相扶持,垂垂老矣时才不至于晚景凄凉。

在各种催婚的声音中,最常听见的一种也是:不结婚老了怎么办?

在纪录片《自梳女》的镜头记录下,也许能得到部分答案。

古老的婚俗中,女子出嫁后需要把辫子梳起,转为盘头,从少女变为人妻。

而自梳女指的就是,盘起头发嫁给自己,终身不婚的女人。

导演陈贞萍记录了顺德6位自梳女的晚年生活,她们“抱团养老”。

群居在冰玉堂里,每天早起一起喝杯咖啡,午饭煮咖喱,偶尔去小卖铺喝瓶冰镇汽水。

逢年过节,相约去理发店里烫头发。

天气好的时候,搬一把椅子在门口晒晒太阳聊聊天,就这样度过快乐的晚年集体生活。

有一些自梳的姑太被问到,有没有后悔这一生不婚的抉择时。

佛山一座养老院中的姑太黄爱联说:“要是我像你那么年轻,当然想嫁人。”

但是细细一想,什么样的男人值得嫁呢?

穷的,两个人不好过活。

有钱的,又怕他动不动支使自己,要守一堆家规。

想来想去,没有,还是自己嫁自己吧。

有的姑太则认为,结婚有结婚的好处,不结婚有不结婚的好处。

但她表示:“我就是喜欢自由。”

还有姑太面对质疑,也态度坚定,勇于反击。

“你有你的过活,我有我的过活。你看不起我,我还看不起你呢!”

这些姑太在那样的时代洪流中选择做自梳女,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。

也许有对落后婚姻模板的恐惧、也许有对独立自由的向往,又或者只是为了赚钱养家不得已而为之。

但有个前提是,她们的底气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时代背景:

珠三角地区的纺织业的兴起,让她们成为第一批可以靠自己双手过活的女工。

女人们开始意识到,不靠男人,不靠婚姻,自己也可以一个人过的很好。

她们面对从前女性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的婚姻,开始具备了选择的权利。

其实结婚生孩子这件事,说穿了还是经济不独立,选择便不自由。

反观现如今那些没有走出县城的小镇女孩,她们有些还难以摆脱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那一套。

结婚不是因为爱情水到渠成,更像是按部就班的被推搡到这里,然后随波逐流的就结了。

人生的节点被随意摆弄,在这种随意中妥协着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走向而不抗争。

然后被婚姻、生育捆住手脚,一辈子囿于那一方小天地,停止翱翔。

不吃独立奋斗的苦,就要吃被婚姻束缚的苦。

经济权决定话语权,女孩只有努力拼搏事业,才能积累自己“不婚”的资本和底气。

为什么越来越多女孩不想结婚,从质疑宛瑜、理解宛瑜、到成为宛瑜?

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社会生产力进步,女性在工作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机遇和话语权。

另一方面,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,越来越多的女性对婚姻和人生有了更新的认知。

比起恋爱婚姻与生育,在广袤天地中探寻自我或许更有意义。

女性主义作家上野千鹤子解释自己为什么不结婚:

我选择不结婚的部分原因是不想用契约束缚人际关系,说的再酷一点的话,也是因为我不想为自己的人生上任何形式的‘保险’。”

坚定的不婚主义者也好,现在不想结婚但也许将来会动摇的女孩也好。

只要发自本心做出的抉择,就无谓好坏对错。

不想结婚不是自私,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个人意志生活才是自私。

人生从来都是旷野而非轨道,出走的“娜拉”们,请大步向前。

虽然可能会辛苦一些,还是要过滚烫的人生。

最后一句:

面对结婚生子的人生选项,

你的态度是什么呢?

娱乐HOT

明星LOVE